支点评论世界需要更加稳定的货币体系-【新闻】
支点评论:世界需要更加稳定的货币体系_
} 2002年1月1日,欧元诞生,货币世界开始出现“两强”并存的格局。 由于汇率相对固定,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将美元作为一种稳定的主导货币,但这也与其地理位置相关:如一些法语国家会选择和欧元区保持联系;但在海湾国家,例如沙特、卡塔尔等,美元则是优于欧元的选择。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,1+1总是大于1的,但在两大货币相抗衡的情况下,出现了“1+1<1”的状况。打个比方,如果中国一半人说普通话,另外一半说粤语,那么就会出现一些交流上的问题。 货币亦是如此,欧元的出现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冲击。从产品定价角度而言,与美元联系相对紧密的国家和与欧元联系相对紧密的国家,对于同一产品,可能出现不同的定价,美元与欧元的稳定性可以直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稳定。 与此同时,主导货币的汇率浮动,会给货币与其紧密相连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困扰。 1990年后期,美元走势强劲,此时,硅谷IT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,资金大量流入IT企业,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.5%跃升到4.5%左右。这种走势使得中国、香港甚至海湾国家等与美元紧密相连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通缩。 而在2001年到2002年,科技行业泡沫破灭,美元相对疲软,美国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以维持国内经济稳定。在货币供应增加导致美元贬值的过程中,那些“盯住”美元的国家内部通胀开始上升——2005年,中国国内通胀高于5%。当时,中国央行采取了让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措施,这个情况持续到2008年。 2008年6月,美元升值幅度达到30%,人民币也随之走强。但是,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均相对欧元升值,这对中国的外贸造成了不利影响。此前,中国外贸增长率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上升,美元升值后,中国外贸增长率出现了20%的下跌。 当前,中国要想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,就必须使人民币相对于某种货币保持稳定。在美元升值幅度较大时,人民币应该“定标”欧元——因为欧元在贬值,如此一来,中国也可以避免太大的通胀压力。 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三大货币区经济总量之和已经占全球的50%,如果这三种货币体系之间保持稳定,将对国际贸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而且能够支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。 我认为,也许可以提出一种货币体系,旨在保障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三种货币的相对稳定,使其成为下一阶段国际货币出现之前,维持世界货币稳定的体系。当然,这种体系不是短期能够形成的——今年是大选年,各国将面临不同的政策改变,但是这种改变可能会在2013年或者2014年发生。 来源:支点 作者:支点评论 (本文来源:荆楚网 编辑:) 关键词:支点评论